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最具创新特色、共享本质的新亮点。贯彻绿色发展思想要全面理解它的科学内涵。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论述,绿色发展思想内涵丰富,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发展要义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受前苏联学术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把生产力单向地解释为征服、利用、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无偿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征服论”,将人和自然相对立,将对自然的破坏视为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完全忽视破坏环境带来的负面后果,导致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误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力划分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认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自然界本身蕴藏着有助于物质财富生产的能力,是人与自然正常共生共处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决不能再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新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三、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生态坏境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仅浪费资源,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还给全球带来巨大灾难。我们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以调整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结构为推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到三个转型。一是的价值观念的绿色转型。不仅要承认人有价值,而且要承认自然及其存在物也有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的道德规范,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社会风尚,确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伦理观。二是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要在生产过程中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绿色生态技术,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提供生态新产品,促使生态绿色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绿色化,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推广绿色技术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支撑。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推进要素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行以绿色低碳、文明健康为基础和方向的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环保、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服装、绿色饮食、绿色居住、绿色旅游,使人过上真正符合人类本性及社会道德的生活。
四、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破坏。”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护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行差异化效绩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功能。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扎实推进海洋强国战略。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五、实现绿色发展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善有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来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切实完成中央环保部提出八项任务。(参见陈吉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迈新步,《求是》2016年第5期。)
综上所述,我们党经过实践上和理论上的连续探索,已经从宏观整体上构建起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体系,明确了时间表,描出了发展蓝图,进一步解决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什么样的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等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绿色发展,从狭义上讲,是没有污染的发展,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实施生产和生活排泄物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产环境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静态统一;可持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动态统一。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至少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等含义和要求。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相继提出了绿色经济理念、绿色环境发展理念、绿色政治生态理念、绿色文化发展理念、绿色社会发展理念等问题。它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生态环境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涉及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