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襄阳 向文化城市迈进
作者:陈志华 李家武     时间:2016/5/1 15:31:04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报2016-5-1

  “襄阳好风日,华夏山水城。文武交汇地,古今皆中心。产业强给力,都市盛愿景。文化韵天下,绿色圆复兴。”其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遍地是文化,处处是古迹。20151220,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笔者认为其核心要义,是如何整体推进中国城市向文化城市迈进。

     向文化城市迈进,襄阳具有“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悠久历史。襄阳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是多元文化聚集区。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但襄阳的历史文化始终没有被有效的挖掘、丰富和提炼,文化产业带动力尚显不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为襄阳文化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按照城市规划体现文化脉络的要求,坚持不搞没有规划的建设,坚决不建未经设计的建筑,培育鲜明的文化形象,使襄阳成为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的“无言史诗”、“有形语言”、“凝固乐章”、“动感实景”。以隆中风景区为龙头,努力打造成为以三国文化为标志,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充分彰显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名城;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具有区域竞争力、辐射力的都市文化名城;以文化创造为追求,不断演绎新版“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智慧文化名城。形成“三国文化长廊”、“智慧襄阳美景”、“都市业态商圈”,实现艺术与城市的交融结合,让襄阳城市充满艺术魅力,处处释放三国文化艺术感,绽放现代文化美体感。

     向文化城市迈进,襄阳具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襄阳处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历来是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通道。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襄阳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但襄阳城市形象并没有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加快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以建设“四个襄阳”为战略导向,将促使襄阳重新审视市情,挑战自我,率先发展,努力在激烈的文化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加注重注入地域文化元素,打造“襄樊大道”的升级版,即在其沿线延伸至大街小巷,着力发展以“九街十八巷”为代表的“老樊城商业文化带”、以“华夏第一城池”为代表的“古襄阳旅游文化带”,将商业文化、会馆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樊城与襄城、古城池与习家池、唐城一线串珠、竞相争辉,抓紧培植新文化带、新商业圈、新精品街。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标准,加快推进引水入城、显山露水和汉江岸线、城市道路景观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形成一幅幅“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享受到阳光,呼吸到新鲜空气;让更多的国内外客人游襄阳、品樊城、赏古城”的动感画卷,彰显“老襄樊”独特魅力。

     向文化城市迈进,襄阳具有“山水名城、一心四城”的自然美景。襄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素有“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着眼于未来襄阳大都市建设趋势,主城区空间布局上,应以环线构建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形成以鱼梁洲为中心,襄城、樊城、襄州、东津4个城区环绕的“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但目前原生态状态较多,缺乏品质、缺乏合理的建设和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成强大的文化力量。“汉江生态经济带”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明显和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为襄阳文化城市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区域发展中,应更进一步放大襄阳“一心四城”的独特城市形态结构特色,凸显汉水文化脉络,吸收现代文化精髓,形成特色鲜明、独具个性、彰显魅力:以鱼梁洲为内核的自然风光展示区、以襄城为内核的历史文化展示区、以樊城为内核的都市神韵展示区、以襄州为内核的地域风情展示区、以东津新区为内核的现代文明展示区,进而打开画卷集中展现襄阳的自然风光之美、历史文化之美、都市神韵之美、地域风情之美、现代文明之美,展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新襄阳风采。

 (作者分别系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襄阳市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版权所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办公室电话: 027-86783511(含传真)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东湖路165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电话:027-86792493    网址:http://www.hbsky.cn
鄂ICP备13008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