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江市不断创新文化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新路径,公共文化服务日趋完善,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品牌魅力显著提升,文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完善设施,提高效率,百姓乐享文化成果
2015年,潜江市通过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验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已呈现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共享的良好势头。一是在“建设”上下功夫,建好主阵地,发挥文化阵地战斗堡垒作用。全市每年投入镇村文体广场建设资金200万元,实施开展免费无线网络服务和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管理和辅助用室、多功能活动厅和镇级中心文化广场,不断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围绕“村村拥有文化宣传栏(廊)、综合文化室、体育健身路径、文化广场”四个一目标全面推进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当前,全市村镇文化设施达标率达到90%,有效满足了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所需。二是在“利用”上下功夫,以建为主向“建、管、用”并重转变。积极探索图书馆总分制,通过自动化集群业务管理系统将中心馆、分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数字化、网络化的虚拟图书馆群。各分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人员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图书馆分馆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推动服务阵地与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目前,各分馆已全部投入运营,老百姓对“一地借、异地还、城乡一卡通”的公共阅读服务方式交口称绝。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将农家书屋管理与农村卫生室结合起来,农民除在平时借阅外,也可在看病、买药时借阅,极大提高农家书屋使用效率。三是在“满意”上下功夫,实现“政府买单,农民看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利用基层文化设施资源,坚持每年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花鼓戏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三送三进”活动,其中免费送花鼓戏下乡演出100场以上、送皮影戏50场以上;为农村群众免费放映电影,每村每年不少于12场;每年送流动图书下乡3万余册,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普通群众。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潜江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办法,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电视办活动,企业作宣传。借力电视传播手段,先后成功举办了“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系列电视文化活动,形成了品牌,吸引了观众,一些企业也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赞助冠名活动,不仅宣传了企业品牌,也为电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现已变被动找企业赞助为主动选企业合作。二是政府搭舞台,企业出节目。“潜江大舞台”是市委市政府每年举办的一项重大文化活动,每月举办一场,每场一个主题。采取政府免费提供场地、舞台和设备,企业提供演出节目的办法,连续举办了六年,为群众上演了共计60多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一方面企业通过节目展示了企业形象,树立了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欢乐,持续不断的文化活动也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三是政府出点子,企业办活动。充分发挥群众艺术馆的职能作用,组织专业老师对企业文化活动进行艺术指导,为他们出点子,提高企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准,让文化的花朵在企业中尽情绽放。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打造出了广场舞“虾乡情韵”和“花鼓戏迷”,并连续荣获省级广场舞比赛金奖,多次代表湖北参加全国性的广场舞比赛。
三、用心谋事、用劲干事,文化魅力显著提升
潜江市创新思路、精心谋划,与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协会开展战略合作,先后开展一系列“国字号”文化活动,极大提升了潜江的文化魅力。一是开先河举办全国剧本交易会。2015年在全国上下普遍存在“剧本荒”现象,剧本创作的队伍越来越小,创作出能搬上银幕、舞台的精品剧本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潜江市主动谋划,争取中国文联、省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支持举办了首届全国剧本交易会,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极大推动了“文化名市”建设和文化内涵提升,活动得到了中国文联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大手笔开展“国字号”文化活动。加强与与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协会合作,先后开展了中国戏剧家演潜江、中国书画家画潜江、中国音乐家唱潜江、中国作家写潜江、中国摄影家摄潜江等一系列“国字号”文化活动,逐步将潜江打造成为文化设施标准高、文化品牌影响大、文化活动形式多的文化名市。三是抓特色提升潜江文化影响力。潜江是当代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故乡,也是中国小龙虾之乡,围绕曹禺文化和龙虾文化这两个重点文化品牌,连续开展了三届曹禺文化周和六届龙虾节,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动,不断宣传,积极策划,倾力打造,目前,曹禺文化和龙虾文化已经成为了潜江最具代表性名片。
(作者单位:中共潜江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