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面对芦山特大地震,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众志成城的力量。政府救灾措施、社会群体参与紧锣密鼓展开,人们以理智、积极的行动表达对灾区群众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关爱。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本报记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当天下午到达震灾中心芦山县。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芦山地震造成184人死亡、24人失踪、11826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军队和武警部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主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芦山,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他强调,现在第一任务是救人,要抓住黄金救援期,一刻不能停,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
步行翻山 奔赴芦山县城
20日中午1点左右,记者乘车到达邛崃县时,赶赴灾区的消防车、救护车、军车逐渐多了起来,以至最后堵在狭长的山间道路上。为保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当地交警设置了多个关卡,与救援无关的社会车辆均禁止前行。
为了能尽早到达现场,记者随即下车,与参加救援的解放军官兵一起步行翻山,前往灾区。
走过“车龙”,又见“人龙”。救援官兵、医疗人员、媒体记者、志愿者,以及从各地赶回老家的人,都怀着急切的心情,奔向大山深处的重灾区。一位从邛崃中学赶回芦山老家的学生告诉记者,她今年读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今天本来要补课,但突发地震,家中信号中断,联系不上父母,此刻心里急得一团糟,只想尽快回到家中。
在山间,随处可见坍塌的巨石滚落在公路上。走过塌方路段,又步行了几公里后,身后驶来几辆军用卡车。救援队伍用铲车开路,护送救援车辆驶向芦山。有几辆军车停了下来,让徒步回乡的人们搭乘,以便更快到达灾区。
记者也搭上一辆军车,司机是一位姓王的军人。他对记者说,前几年,他的家乡云南遭受了泥石流灾害,当时全国各地军民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让他深受感动。芦山地震发生后,他随战友立即驱车奔赴灾区。震后48小时是救援抢险的黄金时间,面对时停时走的车队,他此刻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去抢救那些正在受灾的民众。
军车在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因前方出现事故,又停了下来。心急如焚的记者背上行囊,跳下军车,继续步行前往。
离芦山县城越来越近,路边到处都是破碎的瓦片和倒塌的围墙。受灾村民有的聚集在道路两旁等待救援,有的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休息,秩序总体比较平稳。这让本已十分劳累的记者重新振作了起来。
翻过一个山头,时而乘车,时而步行,记者终于在震后10小时(20日下午6时)内到达了距地震中心最近的一个乡——龙门乡。救援人员说,这里受灾非常严重。记者也亲眼见到了面目全非的房屋、赫然开裂的地面和惊魂未定的人们……
这里距离芦山县城还有20公里,此时记者的体力已接近极限。所幸在最艰难的时刻,记者在路上遇到了来自成都、带着一箱矿泉水、骑着摩托车赶往灾区的18岁志愿者绍鑫。得知我们是赶赴灾区的记者,他二话没说,将我们分批载到了芦山县城。
四川总动员 救援有序展开
在成都,多条主干道的公交车道及应急车道被改为临时绿色通道,供救援人员使用。在奔赴灾区途中,记者得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一批专家学者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调查灾情,以提供震后的智力支持。
一路上,记者看到来自成都及雅安周边地市的消防车、工程作业车、军用卡车、急救车等各种抢险救灾车辆源源不断地赶来,直升机也在空中呼啸着运送重伤员。
在龙门乡,记者见到了突破重重障碍到达现场救援的医疗队与消防官兵,他们有的帮助灾民搭建帐篷,有的为灾民发放救援物资。在一块空地上,十几辆载有集装箱的大车已准备就绪,救援人员正在安排当地灾民在集装箱中过夜。
芦山县人民医院及体育馆广场上,救援人员已搭建好一排排帐篷,并配置了多个救灾物资发放点。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向记者介绍,截至20日19点,国家、省、市、县各级卫生部门共收治5000多名伤员。他表示,为及时抢救伤员,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全体总动员,目前全省已经派出80余支医疗队伍,调配了大量医疗设施和物资,基本能够满足医疗救治的需要。虽然现在的工作重心是救治病人,但卫生部门已经开始启动灾后防疫工作。
芦山县县城中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因此相对来说受灾不太严重。而在思延乡周村,记者看到很多土木结构的房屋已倒塌损坏。该村村委会主任潘跃进表示,目前他正在尽力解决村民的住宿问题。他将自己的蔬菜大棚全部提供给村民过夜,为受灾严重的村民准备了基本的救援食物及物资,并为村民提供照明及手机充电服务。
周村一位中学生对记者说,地震时,他家的墙和院门都倒塌了,瓦片乱坠,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他吓得从屋内跑出来,哇哇大哭。下午,看到来他们村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战士,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充满了希望。
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因路面塌方而滞留的大批救援车队于次日(21日)上午赶到灾区。10点多,记者在芦山县体育馆门前看到,救援人员正从两辆装有救灾物资的车上向灾民发放饼干、泡面和矿泉水。记者从当地救援指挥部获悉,大量的救援物资还在路上。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一位余先生。前一天地震发生后,他便从四川眉山开车到灾区,拉了一整车物资,包括盒饭、泡面、矿泉水、帐篷等。沿途,他一直帮忙将伤员送往医院,并搭载了很多回家的人。在灾区,像余先生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在芦山县金花社区,居民们自己想办法用塑钢搭建了简易帐篷。十几位居民在帐篷里度过了震后的首个夜晚。他们发自内心地说,在这种紧急时刻,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截至记者发稿时,芦山县城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部分商店已经开门营业,并将商品摆在外面出售,有肉、副食品等,购买的人不少。
四川省卫生厅民族卫生处副处长、芦山地震卫生应急前线指挥部负责人邹礴告诉记者,20日下午6点左右,医疗救援队已经覆盖全部灾区。医疗救援队主要工作是继续开展救援,加强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并将派心理医生赶赴灾区,对灾区群众实施心理干预。
据灾区救援指挥部介绍,目前受灾比较严重的是芦山县的龙门乡和太平乡,其中龙门乡是此次地震的震中。
21日上午11时,记者搭乘余先生的车再次赶往震中龙门乡。途中,记者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搭起了由民政部门提供的救灾帐篷。而越靠近龙门乡,帐篷越稀缺。
汽车行驶至隆兴村,来自四川省当地的民兵正在挨家挨户排查受伤被困人员。不时有军用直升机从头顶飞过。
中午,记者到达震中龙门乡,看见各种救援物资已运抵这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还将“流动汽车银行”开进了龙门乡。其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为灾民现场办理存取款业务。
在龙门乡,记者还见到了退伍军人李林,他和自己的朋友在地震发生后,自发赶往震区。20日下午5点,他们一行四人从成都出发到雅安市后,因道路不通,便在夜里2点左右徒步前行,经过6个小时的跋涉,于早晨8点赶到震中龙门乡。他们顾不上休息,便赶往救援指挥部等待救援派遣。
与李林一样,几位“90后”志愿者也跟随一辆拖拉机赶至震中龙门乡。他们手臂上统一系着红丝带,将大家捐赠的矿泉水收集起来,发放给需要的人。他们稚嫩的脸上挂着诚挚的微笑,为灾区带来一抹亮色。
据悉,四川省团委正在芦山县城招募志愿者,目前已经有400多人加入,组成人员包括护士、退役军人和退伍消防官兵、大学生等,省团委将对这些志愿者进行培训以提供科学的志愿服务。
在芦山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附近,四川省红十字会已设置好救灾物资发放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设置的服务点则为灾民提供免费通话服务;火车站设置了火车票退票点;邮政局设置了邮寄服务点……各项救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面对芦山特大地震,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众志成城的力量。政府救灾措施、社会群体参与紧锣密鼓展开,人们以理智、积极的行动表达对灾区群众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关爱。
灾难面前,各类媒体均表现出积极的建设作用。客观报道救援进展,正确引导舆论,有助于稳定救灾秩序,提高救灾效率。作为学术媒体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在重大社会事件面前,从来没有缺席,而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客观报道事件,引导学术界的建设力量参与其间,在救灾抗难中勇于担当,奉献智慧。请继续关注本报的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