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此次会议将社会治理摆在特别重要的突出位置,使社会治理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在此历史条件下,由“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基层实际工作中,人们难免产生困惑,比如:究竟何谓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有什么区别?社会治理的理论渊源是什么?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怎样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如何进行社会治理?等等。顶层设计最终要在基层落实,只有把这些问题厘清了,实际工作部门,尤其是奋斗在社会治理一线的领导干部们才好具体操作。再者,社会治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只有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了,才有可能集聚来自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广大群众等各个方面的力量。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湖北省社科院杨述明副院长的指导下,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覃国慈组织带领社会学所的程慧栋、张明、马德富、董纯等科研人员倾力撰写了《现代社会治理工作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这一科普性读物。该书的问世有助于上述问题的答疑解惑,有助于社会治理工作实践的推动。
《读本》试图以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等学科为依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相结合等方式来生动而详细地阐述问题。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从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理论渊源、历史变迁等方面来说明“何谓社会治理”;第二章从社会治理的统领、社会治理的基石、社会治理的主体及社会治理的任务等方面来阐述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第三章从源头治理、参与治理、综合治理、合作治理、基层治理、动态治理、社会自治等方面来分析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第四章分别从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功能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层面来阐释如何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第五章着重论述群体性事件的类别、特点、诱发原因、社会影响及防控治理;第六章从风险社会的视角来说明我国公共安全的现状、问题频出的原因及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第七章从分析城市社会的特征入手,讨论“城市病”的具体表现、产生根源及治理方法;第八章从农村社会变迁的视角,论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推进模式及创新路径;第九章致力于探讨社会贫困的实质、成因、治理难点及方略;第十章着重分析虚拟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发展态势,以及提升虚拟社会治理能力的对策;第十一章则在厘清我国社会信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社会信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危害,进而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第十二章是在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社会结构与治理、部分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与治理的前提下,提炼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读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结合、古今中外兼顾,对于社会学爱好者、社会治理工作推动者、各级各类党政干部来说,极具理论宣传普及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值得仔细研读。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