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湖北形成“两圈两带”发展新格局,当前“两圈两带”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是加快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
一、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现状
2009年初,省委、省政府做出综合开发汉江流域的战略决策。襄阳市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建设;十堰市加快建设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全面启动十堰滨江新区建设;荆门市积极推进《汉江流域十二五发展规划》。汉江开发开放取得初步成果。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汉江流域实施综合开发以来加速发展。38个县(市、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55.6亿元,占全省的34.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2.6亿元,占全省35.3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1亿元,占全省44.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2010年增长16.5%、22.9%、20.6%、69.5%,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壮大,2012年,38个县市区中蔡甸区、仙桃市等11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比2009年增加2个。
(二)经济联系逐步增强
荆襄地区历史上曾为一体,以汉江为纽带联系较为紧密。目前汉江中下游经济联系虽不及农耕时期,但仍然保持一定的自然联系,比如江汉平原的水产品、大米等农产品在襄阳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襄阳余家湖港口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目的地主要是汉江中下游沿江地区。随着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实施,荆襄地区经济联系逐步增强。比如荆州、襄阳两地古城墙共同申遗,“襄十随”动车公交化、城际铁路建设正在逐步推进,襄阳市中心医院收购丹江口市中心医院等。
(三)面临深层次问题和挑战
一是流域一体化不强,尚未建立议事协调机构,汉江的纽带联结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流域内城市之间,除武汉因其省会城市地位独特,与其他城市还缺乏实质性的互动联系,流域开发存在区域分割、独立发展的现象。二是汉江流域开放开发实施意见还未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专项规划,除农业外,其他还未编制。三是汉江沿线大中城市实力还比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航道缺乏整体整治,港口规模较小、功能较弱,梯级开发步伐迟缓,内联外接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五是库区保护“一江清水”的压力不断增大,中下游南水北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汉江经济带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繁重。
二、加快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发展思路
(一)明确襄阳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的龙头作用
将经济基础好、辐射范围广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作为支持对象,明确襄阳在汉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龙头和核心地位,以襄阳为龙头,形成十堰、荆门、孝感为核心的多极发展格局,差异化发展,将“省域副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到实处。
(二)加大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开发和生态投入,优化下游区段的开放开发
一是加大上游丹江口库区生态投入。上游地区发展相对薄弱,又是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应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的一定比例建立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汉江治理。二是加快中游地区的开放开发。该区段受调水影响最大,应加快这一区段沿江地区开放开发,发挥襄阳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其打造华中重要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大都市区发展,支持襄十随一体化。三是优化下游区段的开放开发。鉴于汉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发展相对成熟,引江济汉等工程发挥作用后,810公里千吨级航运“金三角”的打造,更为这一地区带来发展优势,应推动其依靠大武汉、融入大武汉、以充分的竞争和合理分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打造“两江对接、两带共赢”格局
积极推进汉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对接。按照“统筹资源配置,综合开发治理,带动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对接规划,推动“两带”之间的经济关联和互动,促进两江之间的产业配套衔接和资源整合利用,推进长江港与汉江主要港口的对接,加强两江沿线城市的经济协作,共建低碳经济产业链,共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共筑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向“流域一体化”迈进。
(四)设立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示范区、试验区,构建多点支撑格局
将沿线一些发展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地区,如红(丹江口)河(老河口)谷(谷城)地区、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等,作为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示范区、试验区重点推进。目前,将河谷组群建成襄阳市域副中心已成为襄阳市区域发展的重大决策。但是由于丹江口隶属十堰,并没有纳入河谷组群一体化发展规划。不论汉江经济带如何划分,“红河谷”地区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10年时间把红河谷城市组群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优美、城市人口过百万的区域性中心。十堰生态滨江新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县境内,以郧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建立试验区有利于保持库区稳定、实现“一库区清水北送”目标,也有利于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之路。
三、加快推进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抢抓长江经济带、“中四角”开发的重大机遇
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中四角”开发的重大机遇,在航道、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支持,提升汉江流域整体对外交通格局,在区域自主创新、产业沟通、市场开放、旅游、社会保险一体化方面加强合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与“中四角”各试验区的合作,共同探索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借力湖北长江经济带紧密联系长江上下游,提升汉江沿江城市开放开发水平。紧紧抓住国家高度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重视内河航运发展的大好机遇,凸显汉江流域在改善北方用水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其赢得更多政策支持和更大发展空间。
(二)出台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实施意见,完善配套政策
一是在出台《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规划》基础上,出台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步伐的实施意见,明确近期工作重点,尽快出台关于“推进汉江流域综合开放开发的具体行动方案”。二是加快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航运、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步伐。三是搭建流域开放开发投融资平台,可仿效“两圈一带”组建投资公司的做法,成立由省政府及沿江地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投融资公司。四是支持沿江地区在共建区域骨干基础设施、区域生态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等领域先行先试。
(三)完善沿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流域一体化发展
加快沿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产业的分工协作,推进流域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将汉江湖北段梯级开发纳入“千亿元工程”,组建汉江中下游开发集团公司,加速汉江中下游的新集、雅口、碾盘山等梯级枢纽工程建设,尽快发挥梯级渠化整体效益。二是加快汉江航道建设和港口升级改造,支持按照千吨级通航标准,抓紧做好河道疏浚、船闸改造、铁水联运煤专用码头及集装箱港口等项目工作,提升汉江铁水联运能力。三是积极鼓励汉江船舶标准化发展,大力支持“襄阳船舶工业园”项目建设。四是提升铁路运输功能,推动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和集疏运铁路,规划研究汉江经济带主要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建设。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